近年來,我國的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。2013年,國家統計局顯示,中國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為37.6億噸標準煤,比上年增長3.9%,居世界第一。我國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,能源供應日趨緊張。我國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的大規模開發利用,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。水資源污染嚴重,CO2、SO2、NOX排放量大,臭氧及細顆粒物(PM2.5)等污染加劇。尤其是在2013年1月,我國北方地區連續遭遇5次霧霾侵襲,污染之重、持續時間之長、社會影響之大,前所未有,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。生物質是僅次于煤炭、石油、天然氣的第四大能源資源,在整個能源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。中國每年消耗的生物質能源占全球生物質消耗總量的30%。
長期以來,我國農村居民的生活燃料一直以秸稈和薪柴為主。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(第四號)統計,我國農村居民炊事用能中,主要使用柴草的占60.2%;主要使用煤的占26.1%。我國農村地區約有2.26億農戶采用爐灶炕,滿足冬季采暖、炊事需要,直接產生霧霾主要組成物。我國具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,據統計,全國農作物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約為6.87億噸,未利用資源量為2.15億噸,林業剩余物資源量達到2.1億噸,農林剩余物可利用資源量折合標煤達到2億噸。10.63%和12.36%。目前農作物秸稈除用于還田、飼料和家庭燃燒使用,剩余部分大多直接焚燒,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。因此,農作物秸稈能源化利用是解決剩余物焚燒的重要途徑之一,可為農村居民提供高效、清潔可再生能源,是生物質能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。
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,就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作用下,利用木質素充當粘合劑將松散的秸稈、樹枝和木屑等農林生物質壓縮成棒狀、塊狀或顆粒狀等成型燃料。壓縮后的成型燃料體積縮小6~8倍,能源密度相當于中質煙煤,提高了運輸和貯存能力;燃燒特性明顯得到了改善,提高了利用效率,是生物質能開發利用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,可為農村居民提供炊事、取暖用能,能夠解決秸稈焚燒廢棄、隨意堆放而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,也可以作為工業鍋爐和電廠的燃料,替代煤等化石能源,近年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。